2016,习近平四次京外座谈会:察实情出实招

来源:新华网2017-01-03 18:26:57

“习近平的2016”年终系列之二:

2016,习近平四次京外座谈会:察实情出实招

新华网记者 赵银平

【学习进行时】2016年,习近平在京外召开了四次座谈会。四次座谈会主题各不相同,却有内在的深刻关联,可以用一“实”字总揽。唯“实”,方能破难题、求发展、建小康。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习近平的2016”年终系列之二《习近平四次京外座谈会:察实情出实招》,为您解读习近平京外四次座谈会背后的深意。

2016年,习近平在京外召开了四次座谈会: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农村改革座谈会,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

在实地调研中察实情谋实策出实招,这四次座谈,凸显的就是一个“实”字。

2016年1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听取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长江经济带发展:“鱼与熊掌”如何得兼?

无论从生存发展层面,还是人文精神层面,长江,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都是绕不开的存在。

一条横贯东西的大河,一个辐辏南北的经济带,如何发展、如何定位?

1月5日,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给予明确答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

习近平在座谈会上对长江生态保护提出了“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抓长江生态保护”等四方面具体要求。

没有大口号,只有实要求。

总书记为“母亲河”谋划的是一条既要“绿色”也要“黄金”的双赢之道。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就是要“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让这条“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生态与经济两手抓。这是真正的“鱼与熊掌得兼”,是长远的利国利民之道。

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一轴、两翼、三极、多点”格局的顶层设计蓝图绘就。

4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农村改革:拉开新的“土地革命”大幕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习近平对农村问题有切肤之痛,对农村改革有切实思考。他多次实地考察各地农村发展情况,多次就“三农”问题作出重要指示。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4月25日,习近平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说。

这句话,是深思熟虑的研判,更是斩钉截铁的论断。

如何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总书记的回答是:深化改革!

他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于向改革要活力”,“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

习近平将农村改革座谈会的地点设在了小岗村这样一个具有标杆意义的地方,此中深意,不言自明。

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

如何推进农村改革?总书记划出了重点。那就是抓好“主线”和“最大的政策”: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他更明确指出:“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重点要破字当头、迎难而上”。

农村改革,是立足中国现实提出的命题;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则是农村问题的最根本、最实际的关系,是“三农”问题的“纲”。

总书记抓得实,各方面的落实也毫不含糊。10月30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正式提出: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三权分置”被舆论解读为“新的土地革命”。

新一轮农村改革拉开了大幕。

7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东西部扶贫协作:双剑合璧求“真”经

过完党的95岁生日不久,习近平第三次来到宁夏。

1997年和2008年,习近平曾两次前往宁夏考察。是什么牵动着习近平的心,让他多次踏足这块土地?

“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 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

20年前发端的闽宁合作扶贫模式,提供了一份解决贫困问题的“中国方案”。而今,世易时移,要进一步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

7月20日,习近平在银川主持召开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22个省区市和9个城市的“一把手”和有关中央国家机关负责人到会。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切实提高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工作水平,他提出四点明确要求: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结对,深化帮扶;明确重点,精准聚焦;加强考核,确保成效。

这四方面要求非泛泛而谈,而是习近平经过认真把脉、深思熟虑之后,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出的新药方。

其中核心的两味药是“精准”和“力度”。

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帮扶资金和项目重点向贫困村、贫困群众倾斜,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要着力推动县与县“精准对接”;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都要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精准发力”。

习近平还提出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三个“力度”。即“加大投入力度”,“加大产业带动扶贫工作力度”和“加大对西部地区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贫困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力度”。

精准加力度,双剑合璧,这就是总书记的真“经”、实“经”。

11月27日,中办、国办印发专门文件,就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提出14条指导意见。一个“先富帮后富,携手奔小康”东西部协作脱贫攻坚的大阵势就此摆下。

银川座谈会,因此而被评价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

4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三个“必须”:脚踏实地广揽英才

4月26日,习近平在安徽调研期间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为何特意邀请的是这三部分人?习近平坦言:“这样安排,我们是有考虑的。”

“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知识,必须依靠劳动,必须依靠广大青年。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力量所在,也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力量所在。”

三个“必须”,两个“力量所在”,这三部分人的重要性跃然而出。

“知识分子有思想、有主见、有责任,愿意对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对知识分子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宽容,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人不是神仙,提意见、提批评不能要求百分之百正确。”

“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

对于广大青年,习近平说,“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

习近平在这次座谈会的讲话中,不论是对知识分子的温暖关怀,还是对劳动者的的热情讴歌,对青年人的殷切寄望,字字句句无不透着一个“实”字,体现的是他“广揽天下英才”的一贯思想。

实干兴邦,改革大业要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的“实”,是根本的“实”。

习近平2016年的四次京外座谈,无处不实。总书记为各级领导干部做出了榜样:只有“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才能说实话、谋实策、出实招。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