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结束热度不减 网友自嘲:知道的段子比诗

来源:2017-02-24 10:30:16

  《中国诗词大会》结束热度不减,人们以诗会友纷纷自测。网友自嘲——

  会说再多段子终不敌背首诗词优雅

  大河网记者孙华峰何心悦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已落幕,成就一批才子佳人:冠军武亦姝圈粉无数,历经坎坷以诗为友的白茹云让人肃然起敬,还有我们喜欢的文武双全的河南姑娘闪帅……其引发的火热效应还在持续。连日来,在网友间流传着不同版本的“诗词大会”,大家纷纷自测打分。有网友自嘲,知道的段子比诗词多。更有网友认为,诗词大会火爆的背后彰显了文化自信。

  网聚观点

  知道的段子比诗词多

  大河网网友“水中石头”:不知不觉已经大学毕业十多年了,那些年背过的诗词,就在觥筹交错中,一首一首还给了老师。古人喝酒时要吟诗作对,今人喝酒则是比拼荤段子。说实话,厮混了这么多年,感觉知道的段子比会的诗词都多。会说的段子再多,终不敌背一首诗词的优雅。

  @岁月催人老:这个比赛有那么多的人参加,年龄参差不齐,上至八旬老人下至幼童,诗词历来被文人墨客所喜爱,其中不乏众多高学历的人。与他们相比,我这个大学生不过是虚有的一纸文凭。

  每个人都向往诗意人生

  大河网网友“HaochenLi”:上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背古诗,妈妈给我讲诗,讲场景和背后的故事、意境,再加上古诗本就抑扬顿挫富有音律,我被深深吸引了。现在越来越忙碌,幸而我从未忘记初心,对诗词热爱如初。

  知乎网友“张辂”:每个人都向往诗意的人生。十五岁时,为追女生开始写情诗,连续写了一个月,每天都不同;二十岁,上大学感受到乡愁,又写下些许诗词。套用听来的一句话,如果没有读过诗词,在表达难受的时候可能会说“蓝瘦,香菇”,但爱读诗的人能用一千种方法来表达这一情感。

  诗词大会火爆折射文化自信

  今日头条网友“逗号”:中国诗词乃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和奇葩,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值得传承和弘扬。期待文艺工作们继续大胆创新,不断推陈出新,使传统文化彰显更大作用和影响。

  @青樱的猫:看完央视面对面对中国诗词大会选手的专访,心里莫名的感动。我想,这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吧,连评职称都不再拿外语说事了,有空多学学咱们老祖宗的诗词歌赋吧。

  记者连线

  让经典在当代“活”起来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对我们这个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2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辛华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时认为,诗词大会的火热说明优秀的传统文化永远是经典,而经典传播容易为大众认同才是诗词大会引人关注的基础。他说:“典雅文化的通俗传播大有可为、大有必要。雅俗共赏,永远是人们审美需求的两极,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只有让经典在当代‘活’起来,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影响大家。”

  “诗意的栖居、‘诗与远方’早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遥远。仓廪实而知礼节,温饱足而读诗书。生活的改善、物质水平的提高,促使大家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当然,诗词大会的火热会刺激更多人热爱诗词、热爱诗意的生活。”曹辛华认为,诗词大会的火热,说明了诗词一直在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只是缺乏一个发现的途径,诗词大会只是激发的手段。

  让文化自信融入人们生活

  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编辑姬亚楠认为,诗词大会让民众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让我们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肩负的文化重任,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她说:“其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是当代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迫切需求的表征,是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自由选择的结果。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与民众生活连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打破固态的传播形式,不断创新传承的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媒体等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形成活态传承机制,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真正能支持到现代都市人的工作、学习与生活。”

最近更新